哇哇……調教學語言方案,Come!!!!!!!
調教學語言方案上月曝光,教育局長孫明揚 廣 泛諮詢教育議會、辦學團體、家長等持份者,形容是「為官40年以來就政府政策最透徹的諮詢」。不過,三大諮詢委員會卻被繞過,教育統籌委員會、師訓與師資 諮詢委員會、語文常務委員會等均未有正式討論。有委員批評「教育局簡直當諮詢架構透明」。亦有委員慨嘆教統會職權大不如前。
師訓會主席身兼教統會及語常會當然委員張百康指出,語常會的職權範圍規章,第1項便是就語文教育,包括教學語言的整體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教學語 言政策從未在語常會裏討論,張百康批評:「局長通街諮詢大半年,但偏偏沒有問語常會的意見,彷彿當這諮詢架構透明,與其選擇性地做諮詢,不如廢了這架構 吧!」
微調方案重點提及培訓及支援教師,提升教師英語授課能力。身兼師訓會主席的張百康指出,教師英語授課的要求雖然沒有改變,但方案涉及教師培訓,局方亦先應向師訓會諮詢,「我想提醒局長有師訓會的存在,希望他5月將方案提上行政會議 討論細節前,會與我們討論。」
嘆教統會職權大不如前
教統會去年9月曾討論微調方案部分內容,與05年語常會制定「上落車機制」時全面諮詢教統會的做法截然不同。教統會非當然委員黃均瑜形容:「教育局現時的做法很現實,教統會的職權已大不如前,若將方案放在教統會討論,相信教統會對教學語言的意見與05年應該無分別。」
教局:本月教統會將討論
教育局回應指出,局方將會於本月教統會會議上討論微調方案,強調微調方案並非最終定案,在未來的日子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討論有關實行的細節。
教育局上月公布教學語言微調方案,容許收取有能力接受英語授課學生的學校,中一至中三級開設教學語言自決的彈性班,而全港400多所學校,皆可以分科、分時段方式在25%總課時採用英語教學。
回應:
推行母語教學並沒有問題,因為現實上大部分升中學生都不能以英語作學習媒介。但政策上卻可修改,例如英中與中中的標籤可以廢止;教學語言可有條件地 讓學校自行決定;而大學方面亦可考慮調整收生標準,個別學系不妨放寬英文要求等。我們應多結合這十年經驗,作務實的修改。但母語教育這大原則,一點都不能 動。
從種種跡象看來,推行了近十年的母語教育政策將會有所調整,但近年對母語教育成效又或者缺點的批評,都流於片面,因為這些片面的批評而否定又或者 取消母語教育,那只會在解決某一些問題,平息某一部分人的不滿,卻可能帶來另一大堆的問題,到時教育當局又只能不斷撲火,疲於奔命!
最近對母語教育的批評,是因中文大學所做的一個研究顯示中文中學畢業生升讀大學的機會較英文中學為低,這也直接影響中文中學畢業生可以擔當如會計師、律師和醫生等專業職位。
對於推行母語教學,特區政府出了不少力,幾乎可以說是排除萬難才可以成功落實。但特區政府只能更改中學的制度,而就算改,也不是大刀闊斧的改,而 是中間妥協,讓一百一十多間中學維持英語教學,而這些英文中學又大多數是傳統的第一組別的名校,自此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就形成一流和二流學校的標籤效應。
兩大問題困擾母語教學
政府可以改了中學的制度,但有兩樣事實是改不了,第一是歷史造成的重英輕中的偏見,尤其是學生家長,把學生的英文水平看成重中之重;第二是大學收生時特別重視英文,這令到中中生在大學入學試中處於不利的情況。
兩個問題,前者是家長不理客觀情況,這包括學生自己的能力,能否應付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而只是追求英語教學的個人滿足,這令到一些中文中學收生 困難,尤其是本來只是成績稍次於傳統名校的中學,一扣上中文中學的帽子之後,就再難收到較佳水平的學生,這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收不到好學生就拖低了成 績,成績低落之後又再更難收生。
而大學入學試中的英國語文應用一課程難度偏高,對本來英文水準已不如英文中學的學生構成很大的難度。在世界其它推行母語教育的地區,基本上都沒有 這個問題,在歐洲的非英語系國家,亞洲的中國內地、台灣、日本、韓國等地,它們推行母語教育,都不會把在小學成績最好的三成學生轉為英語教育,而它們的大 學會要求考英語,但水平也不如香港的高考水平那麼深,有了這兩大局限,就構成對母語教育推行很大的阻礙。
母語教育這個大原則沒有問題,因為現實上大部分升中的學生都不能以英語作為學習媒介,就算那些中文中學完全掛上英文中學的招牌,這也無法改變學生 語文能力的現實,尤其是社會環境和以前已有很大分別,現時中學面對非常嚴重的缺課和曠課的問題,這些學校都要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母 語教學對此起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作用,一旦全部改用英語上課,這些學生最初可以上課時不參與、不聽課,進而打瞌睡,最後離校缺課,這是可以肯定發生的問題。
微調母語教學政策
母語教學的大原則不能動,但政策則可容修改,例如英中和中中的標籤,可以予以廢止。因為教學語言只是一所學校的其中一環,和學校環境、師資、辦學理念,都是同樣重要,所以沒有必要特別強調教學語言,這可以讓成績中等的中學免卻捱打的苦況。
至於實際的教學語言,可以由學校決定,但必須符合教署的條件和要求,這種彈性不但由整間學校降為個別班別,而就算是推行母語教育,其實也可以按實 際情況和個別科目而決定。香港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較強,講和聽較次,所以以母語教學的學校和學科,也可以中英混合處理,採用英文教科書,而本地編撰的教科 書也可以在專有名詞旁邊加註中文解釋,以方便學生閱讀,而上堂則以中文授課,以維持學生學習興趣。
而大學方面也應該重新考慮收生方面的標準,一些個別學系,可以考慮收取一些其它科目成績優異、但英語科目成績較次的學生,以前中文大學還有高等程 度考試,以較容易的英文卷來收取學生,讓學科水平優異的學生多一條出路,但在統一以高級程度考試收生之後,中文中學的學生也少了一條出路,這和推行母語教 育的政策,剛好是背道而馳。
所以對母語教育的推行政策,我們不妨多結合過去十年的經驗,作務實的修改,但母語教育這大原則,一定不能動。
0 意見:
張貼留言